- 金属破碎机
- 破石机
- 石头破碎机
- 颚式破碎机
- 反击式破碎机
- 锤式破碎机
- 复合式破碎机
- 冲击式破碎机
- 立式复合破碎机
- 重锤式破碎机
- 花岗岩石破碎机
- 高效破碎机
- 双齿破碎机
- 煤矸石破碎机
- 四辊破碎机
- 环锤式破碎机
- 小型破碎机
- 双轴破碎机
- 单辊式破碎机
- 对辊式破碎机
- 圆锥式破碎机
- 振动给料机
- 圆振动筛
- 斗式提升机
- 直线振动筛
- 电磁振动给料机
- 滚筒筛沙机
- 高频筛
- 振动筛
- 滚筒洗石机
- 干式磁选机
- 螺旋溜槽
- 螺旋分级机
客户购机前,公司免费派工程技术人员到用户现场为用户规划场地、...
- 先占坑====================写到临晨两点了……个人认为,如果单纯的以现代标准,从技术角度来看,李云迪朗朗肯定完爆贝多芬。但是,这样的比较没有实际意义。因为他们不在同一个历史平台上。贝多芬那个时代,无论是作品,还是演奏技术,还是乐器本身,都远没有现代发达。换言之,很多现代的钢琴演奏技术和表现手法,在贝多芬时代还没有诞生。现代音乐的成就都是站在贝多芬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。俗话说,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,不要质疑大爷的地位……真正的现代钢琴的雏形,是1709年意大利制琴师巴尔托洛奥克里斯多夫发明的。之前与钢琴相似的键盘乐器是大键琴(拨弦式古钢琴)与小键琴(击弦式古钢琴)为主。钢琴逐渐取代古钢琴已经是18世纪末的事了。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,逝世于1827年。也就是说,贝多芬成年来到维也纳以后,钢琴才开始逐渐发展成熟的。贝多芬在1818年前后,也就是他48岁的时候,专门为钢琴这件新兴乐器创作过一部奏鸣曲,也就是贝多芬降B大调第29号钢琴奏鸣曲,英文名为“hammerclavier”。所以,贝多芬是看着这件乐器长大的。那个时代钢琴本身都远远没有发展成熟。更不用说它的演奏技术了。还有一件事可以反应出当时钢琴制造技术的落后。据说,贝多芬在失去听力前,开演奏会的时候,音乐厅至少要准备两架钢琴。因为以贝多芬的演奏技术,他随时可能会把琴弹坏。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,就要立刻换上另一架钢琴。这说明,贝多芬的创作和演奏已经远远超越那个时代钢琴制造技术的发展。这虽然反应出贝多芬技术好,但是也可以反应出,当时这件乐器的制造技术是多么落后。俗话说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技术再好,没有相应的乐器也是白瞎。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朗朗和李云迪处在什么时代。1821年(贝多芬去世前6年),复震奏结构的击弦装置问世。这使得钢琴可以更敏捷的反复发出同一个音,击弦的速度大大提高。1825年,铸铁琴架的专利诞生(此前为木质琴架),这使得钢琴的音域扩展到了7个八度,同时音准的稳定性与乐器的寿命也有很大提高。1834年出现了钢制琴弦(此前为铜制或者铁制琴弦)。1839年开始使用毛毡代替鹿皮包裹击弦的小锤。1855年(贝多芬去世后28年),琴弦开始使用交叉排列。这使得钢琴的音响效果更加饱满厚重。至此,现代钢琴的主要元素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备了。也就是1855年,施坦威父子开始经营钢琴生意。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,施坦威钢琴制造届成了钢琴届的王者,但施坦威父子开始做钢琴都已经是贝多芬去世28年后的事。音乐方面,方面贝多芬之后,门德尔松,舒伯特,舒曼,肖邦等音乐家都不断的发展着钢琴的演奏技术与音乐表现力。而贝多芬的再传弟子李斯特(1811-1886),继承贝多芬的遗产,在钢琴上做着孜孜不倦的努力,后来享有“钢琴之王”的美誉,成为钢琴历史上的一座高峰。李斯特极大的丰富了钢琴的演奏技术,将它提升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,甚至让钢琴能营造出管弦乐队的效果。这为钢琴成为“乐器之王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李斯特之后,优秀的钢琴家大量涌现。演奏技术也不断丰富提高。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---拉赫玛尼诺夫(1873-1943),就是李斯特之后另一个以技术著称的钢琴家。下面再来简单的说说中国钢琴的发展历史。钢琴(不是古钢琴)第一次有确切历史记载的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(1840年,贝多芬去世后13年)之后。当时的英国商人想把钢琴出售给中国人,可是显然,中国没有钢琴的市场。到20世纪初(贝多芬去世60多年),教会学校才开始逐渐教授钢琴,但规模与影响力都极为有限。不过这意味着钢琴开始走向中国民间。真正使钢琴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的,是20世纪初的“学堂乐歌”运动。这个运动的主要内容是,将西方的曲调,配上有关革命爱国内容的歌词,在学校与社会中传播。(当时有一首法国民谣《雅克兄弟》被配上了“打倒列强除军阀”的歌词,名为《国民革命歌》。这首歌后来在中国大陆变成了一首著名的儿歌《两只老虎》……歌词是怎么变得我不知道,反正旋律一直流传了下来……)因为中国传统乐器难以胜任这些音乐的伴奏任务,所以钢琴成为了最合适的选择之一。五四运动(1919年,贝多芬去世92年)后,国内的一些学校开始系统的教授钢琴课程。1927年(贝多芬去世100年),上海国立音乐学院(现为上海音乐学院)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音乐教育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。上音也是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,后来培养出了李翠贞,丁善德,朱工一,傅聪等一批优秀的钢琴家。新中国成立(1949年,贝多芬去世122年)后,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,我国又出现了殷承宗,顾圣婴,刘诗昆等钢琴家。文革后(1977年,贝多芬去世150年),又出现了一批新生代钢琴家。这其中就包括朗朗(1982年出生,贝多芬去世155年),李云迪(1982年出生)等。郎朗3岁开始学习钢琴,9岁到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,11岁首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,14岁进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,并于同年首次与演出经纪公司签约,走上职业演出道路。郎朗17时(1999年,贝多芬去世172年),代替由于健康因素而退场的钢琴家安德烈瓦兹,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,由此成名。李云迪6岁开始学习钢琴,12岁进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,13岁首次获得国际比赛奖项。18岁时(2000年,贝多芬去世173年)李云迪由中国文化部选送,参加肖邦国际钢琴大赛,获得金奖金奖,由此成为肖赛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,也是首位获奖的中国人。回头来看,虽然中国的钢琴事业发展迅猛,但是不得不承认。中国的钢琴水平,在所有历史时期,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距。时至今日,说起中国音乐作品(中国的西方古典音乐),国际上能有点名气的,也就是《黄河》钢琴协奏曲(1969年完成)与《梁祝》小提琴协奏曲(1959年完成)。一部《黄河》,基本就代表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巅峰。我为什么要说这么多?咱们一起来看,从贝多芬到朗朗李云迪,这是多么漫长的道路?简单的比技术有什么意义?朗朗李云迪与贝多芬之间的差异,不是简单的技术上的差异,而是上百年的历史积淀的差异。这种差异涉及历史,文化,社会,科学,经济,政治等等数不胜数的因素。题主您这样的比较就好比,现在随便找个大学物理老师,他的物理知识都比牛顿丰富。你能说牛顿很渣吗?
贝多芬的钢琴演奏水平怎么样和郎朗李云迪等钢琴演奏家相比呢
2019-11-04 17:50:16